坚持以“三化”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日期:2014-10-05  发布人:数学科学系  浏览量:32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组

2010年02月23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的发展阶段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金钥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和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农业现代化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辐射和带动。协调推进“三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作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大国,如果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增强,现有的强农惠农政策就很难落实,更没有实力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传统农业改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首要的是紧紧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应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产业和企业集群,全面提升城乡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走“企业带产业、产业富农村”的发展路子。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用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大力实施农业工业化,建立农业工业化示范区,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促进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以增强工业吸纳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涉农中小企业,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新型工业化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城镇化作为城乡资源要素和生活方式融合的过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协调推进“三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大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二元经济矛盾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让7亿多农村人口长期固守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富不起来,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解决不了。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也才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只有立足实际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和城镇相融合,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才能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很大。同时,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也很大。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特有优势。为此,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就业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快完善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把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重点,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开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也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们要把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黄金产业”来经营,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落实中央精神,要求我们深化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完善现代农业区域空间布局,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构筑牢固的农业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制度和机制,依法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着力培植、扶持一批能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快构筑现代、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良种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把田间的产品优势变成餐桌上的食品优势,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以“三化”推动城乡共同繁荣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只要把协调推进“三化”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抓住机遇,把政策用足用好,把工作做细做实,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执笔:徐晨光  肖万春) 

   
收藏本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