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学发展理念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日期:2014-09-17  发布人:数学科学系  浏览量:254

罗清泉

201002220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58月,胡锦涛同志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两年来,湖北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历史机遇来抓,坚持批次衔接、整体联动,在全省上下深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促进科学发展的和谐环境,夯实推动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三个批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对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省上下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831亿元,同比增长13.2%。全省经济的总体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在抢抓机遇中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在保增长中进一步优化。实践证明,按照中央要求,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凝聚科学发展共识,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思想共识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湖北省坚持把深入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化对省情的认识,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开放合作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以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促进振兴崛起。

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主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解放思想形成以下共识: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把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把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路径;把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的大解放,使广大党员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想问题、作决策、谋发展、干事业成为自觉行动。

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湖北省把深化省情认识、完善科学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作为重点,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新形势对湖北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找准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全省围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深入讨论,丰富和完善了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确立了“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这一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正成为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

科学发展的行动成为自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各单位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各自实际,完善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形成了竞相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省直各部门紧紧围绕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制定财税、投资、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实施主体,完善激励机制;“两圈一带”内各市(州)紧紧围绕总体方案要求,研究具体实施意见,抓好目标分解。各县(市、区)及基层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也都坚持在强化科学发展理念、解决突出问题、打基础管长远上下功夫。通过深入解放思想,全省上下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发展思路打开新视野、科学发展呈现新局面。

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湖北省把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关键来抓,省市县乡以上带下、上下互动,齐心协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积极推进“两圈一带”战略,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针对湖北省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的实际,加快推进“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在武汉城市圈,着力实施资源节约等九大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圈内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进程,强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形成中部经济重要增长极、培育长江中游城市群奠定坚实基础。在鄂西地区,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核心、旅游为引擎,以资源整合和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港口,以港兴城、以港带园区;加快建设汉宜铁路、荆岳铁路、江北和江南高速公路、荆州沙洋武汉千吨级航道圈以及沿江现代农业示范带和临水优势产业带,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并与“两圈”实现互融互通。“两圈一带”战略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努力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转变发展方式步伐不够快的问题。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紧紧抓住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全力支持高新区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加快发展,打造湖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建立健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突破一批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技术,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发展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两库、两江、两湖为重点,大力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环保专项治理力度。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2009年,全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基础地位不够牢固的问题。结合三批次学习实践活动,省市县乡四级联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三农”难题,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在仙洪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试验,在各市县确立88个乡镇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选择保康、五峰等7个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争取用5年时间建成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市和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选择鄂州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在46个县市区建设一批粮食核心产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加快实施江河堤防整修、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今年年底,全省将实现1600万人饮水安全目标,到2013年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着力解决促进科学发展导向性不够明确的问题。围绕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推进自主创新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等7个重要制度性文件。围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专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确责、履责、问责”的政府责任体系和政府执行机制,全面推行“阳光新政”,开通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直通车”。围绕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以及目标责任制管理考评工作实施办法。

营造促进科学发展的和谐环境

在三批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湖北省动员组织省市县乡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集中人力财力,集中优势资源,切实解决城乡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民生,为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抓住民生之本不放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压力,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措施,维护就业局势稳定。多渠道开辟公益岗位,帮扶就业困难人群和零就业家庭。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服务,对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去年全省98%的非正常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转移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各地先后组织开展了“千家优秀企业进校园”、“百企万岗促就业”等活动,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上年。

抓住民生之基不动摇,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规划用7年时间使全省10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合格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学质量一体化目标,并在每个乡镇建成一所标准化初中和一所标准化小学。大力实施“319工程”,用3年时间在全省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武汉城市圈重点建设9个职教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

抓住民生之急不懈怠,集中解决热点问题。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集中办好“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等7件实事;在第二、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市县三级联手出台政策,集中解决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等一大批突出问题。同时,在全省普遍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在镇(街)、村(社区)分别建立综合维稳联动中心和维稳联动工作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维稳工作机制。

夯实推动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

湖北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从完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入手,以上促下,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推动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

大力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两圈一带”、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注重资源整合,着眼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人才支持计划”,启动海外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的力度,实施大学生“村官”和创业“扬帆计划”。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省财政安排奖励资金,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村,提高村级组织服务和保障发展的能力。

大力提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省市县三级共安排资金5亿多元,下大力建好基层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为服务城乡群众搭建工作平台。各地依托办公场所普遍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为民服务、争先创优活动,在活动中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全省30多万名农村党员自愿设岗定责,带领群众创建基地、兴办经济实体。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基层党员积极开展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大力提升基层组织凝聚群众的能力。基层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创新组织设置和党员活动方式,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促进科学发展上来。为此,各地不断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中介机构、学会以及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目前,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达98.7%,社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95%。全省共建立外出流动党员党组织864个,联络管理流动党员近10万名。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  

 

收藏本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