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施政纲领
日期:2015-05-05  发布人:数学科学系  浏览量:300

谢伏瞻

2010年03月24日07: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篇贯穿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这条主线。《报告》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满意答卷,是一个系统、成熟的施政纲领。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从容应对,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质上是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概括起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些经验既反映了去年政府工作的特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

  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去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统一,既尊重市场规律、千方百计激活市场,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公共领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结构性减税着眼于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能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市场主体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税率、利率等市场手段,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调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一年来,宏观调控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水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关键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在财政政策方面,要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加强风险管理;广义货币增长目标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两个指标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情况,目的在于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方面,政府投资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鼓励扩大民间投资;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

  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既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长远之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年来,“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

  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安排都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这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需要,也是冷静思考和规划未来作出的科学部署。其中,最突出的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我国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十分迫切,空间也很大。要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四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五是加快发展服务业。这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六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受到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七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八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改革。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主要是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经济严重困难。中央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鼓励增加进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利用外资下降局面得到扭转,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同时,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既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的优势;又坚持扩大开放、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认真实施稳定外需的政策,这是我国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胜利的一个关键原因。

  今年要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是稳定发展对外贸易。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鼓励出口各项政策措施,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二是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三是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加强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在外交工作方面,要继续以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重大多边活动为主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统筹协调好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国别区域外交与各领域外交工作,推动我国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召开峰会等契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再次证明,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着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去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交出的答卷亮点纷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比上年增长2倍;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社会建设加速推进,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三是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社会文明进步,关系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权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并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二是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三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税政策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备受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必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抑制投机性购房;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五是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这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事业。要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六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地方的意见建议,见微知著,科学民主决策,帮助和指导各地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政策和决策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地方和企业的信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坚持从大局出发,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加以落实,全国上下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中央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部署已经确定,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增强全局意识,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确保中央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继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地做好工作。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收藏本页
Baidu
sogou